内网登录|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发布时间:2011-11-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柴红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语文教研组

    一、在教材中挖掘环境教育资源

    语文教材的人文性与环境教育的社会性在内涵和外延上有很多重合,这使语文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环境问题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它当然也会反映到教育领域中来,反映到我们的教材中来。语文教师只要认真挖掘,就能在教材中找到环境教育的资源。如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自然环境的内容就很多。如果做一个分类,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描写自然景物、优美风光的,如《三峡》、《鼎湖山听泉》等。这类文章占了初中全部课文的1/4。二是描写或说明动植物的,如《鹧鸪》等。三是描写说明园林的。四是直接宣扬环保思想的,如《关于保护鸟类的倡议书》等。可见,在教材中挖掘环境教育资源,是学校环境教育得以深入持久开展的重要途径。

    二、在能力训练中渗透环境教育

    首先,教师要在信息收集与处理中渗透环境教育。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各种渠道去收集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做成资料,写成新闻稿件,或制成黑板报、手抄报等。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增长了学生的环境知识。学生接触的环境问题多了,环境意识、环境道德自然就会潜入他们的心扉了。其次,教师要在文体写作训练中渗透环境教育。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重点在说明文和应用文的写作训练中加大环境教育的力度,因为这两种文体特别强调科学性和实用性。写科普说明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找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让他们学习如何把一种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和怎样防治说明白。写调查报告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工厂、河流去调查环境污染情况,获得第一手材料后写成调查报告。这样的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

    三、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语文不但要在书中学,更要在生活中学。在要求学生关注生活的时候,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他们把眼光聚焦在当今的环境问题上,因为生态立国和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学生关心这些问题也是关心国家大事的具体体现。如果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他们的语文积累就会“水涨船高”,环境意识自然也就增强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