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校本教材——十五课:“哈佛”校名的来历
发布时间:2013-04-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孙国强 

十五课:“哈佛”校名的来历

 

 故事呈现

哈佛大学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它创建于1636年,名称为剑桥学院。1637年,出生于伦敦的英国青年约翰·哈佛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到新建的学院内工作。他虽然只有29岁,并且患有肺病,但是由于工作很积极,得到好评。16389月,哈佛的肺病发作,不久身亡。尽管那时的学校只有一名正式教师、一所木板房和几十名学生,但是哈佛希望学校能逐步发展壮大。因此,他立下遗嘱,将其全部大约400本藏书和一半资产大约780英镑捐赠给这所学院。这些捐赠,即使是在当时的美国,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哈佛的这些捐赠,或者说,哈佛的这个善举,对于当时的学校来说,意义却是非同寻常的。因为,当时学校刚刚成立,政府一年给予的拨款才400英镑。

哈佛的义举,引起很大反响。因为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美国,实在是凤毛麟角。大家都刚刚移民来到新大陆,都在淘金创业,还没有人想到要为文化教育事业做一些事情。

当时的州政府和学校意识到,应该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他们作出了一个决定:把学校的名称由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

年轻的哈佛,因为自己小小的善举,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一所大学。他还为以后的美国人提供了一个榜样。也正是从哈佛开始,捐赠文化教育事业,成为富裕了的美国人的一种价值观念。

想一想

1小小的善举,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一所大学。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在你的生活中,你曾参加过哪些捐赠活动?

3、捐赠是一种善举,是一种价值观念。根据你的认识,请你想想如何才能让捐赠的善举化为社会的风尚。

故事链接

2004年底,两位云南挂职校长在上海市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做了一次发言,在师生间引起了很大反响。同学们在得知许多云南同学因为经济的原因而不得不辍学时,学校里开始掀起了一股心系云南,情牵公益的热潮。在这一活动中,七(4)班野菊花中队的同学们表现最为出色。他们利用每个周一中午在校园里收集废纸、饮料瓶、易拉罐,拿去卖了换钱。虽然这种活对于一向生活优越的新基础学生而言,也许是一辈子不可能想到去做的事,但大家做了,是为了远在他乡的同学,也是为了让自己去体验劳动的艰辛,去感受生活的不易。通过这种体验活动,同学们不仅增强了环保意识,而且学会了理财,懂得了节约,理解了责任。

实践体验

1、以小队为单位,组织一次以筹集善款为目的的公益活动(如义卖、回收废品等)。

2、记录活动心得,分析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在后续活动中不断修正方案,提高活动效益。

3、如果活动能筹集到善款,可以设计一次捐赠活动,体验助人的快乐(捐赠对象可以是身边的校友,也可以是本区希望小学的同学或其他合适的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