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2020“大家访”优秀征文《架起沟通的桥梁》 柴红艳
发布时间:2020-01-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严敏玉

架起沟通的桥梁

      柴红艳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走进一个家庭,就是走近了学生生活的空间,拉近学校家长的距离。这次家访,我们选择了邵伟杰、王菲两位同学。通过家访,我体会最深有两个方面:
    1.孩子们都有极强的生活能力。两个孩子都是外来工子女,跟父母租房住在学校附近,居住条件都比较差,邵伟杰家楼下是个机械工厂,王菲家楼下自己开了个小小的浴室,家住在二楼,房子周围都是工厂、小商铺。学习环境是不理想的,加上孩子们的父母工作大都比较忙,孩子们回家都是自己学习,没有父母的监督。好在两个孩子算是自制力比较强的,这点可以从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看出来。

由此我想到,面临这样的学习环境的学生在我们学校里可能占了很大一部分,我们要特别加强训练孩子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孩子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让孩子们在家也能独立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同时结合孩子们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善于发现每位孩子作业完成中的优点,对于极小的进步也要表扬,因为他们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激发积极性。

2.孩子们没有课余生活。两个孩子的家走下来,我感觉非常心酸的是,孩子们没有课余生活。由于家长工作时间长,时间也不准,有的半夜出去半夜回,有的一早出去晚上8点下班。尤其是工作单位都没有节假日,孩子们在家基本上都是一个人,没有小伙伴,没有家人,只有一台电视机。平时放学还好,做完作业,吃了晚饭也差不多睡觉了,而周末,孩子们也只能一个人在家,对着电视打发一整天的时间。  

由此,我在想,也许在学校里,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班会课、综合实践课、主题活动等,教给他们在自己的业余时间里,可以做哪些事。同时也要联系家长,要求家长尽量安排时间陪孩子出去,开阔视野。
    总之,家访也给我自己上了一课。一个孩子在班上不过是四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民工子女家庭生活的艰辛,家长因为自身的能力以及工作的辛苦,带来的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作为老师,为了
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我们应该通过家访等途径,了解学生、了解家长,也在家访中能通过交流影响、教育家长,让自己的工作更具有实效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