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尊重他人
一、教学目标
1、悟知:懂得什么是尊重;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知道如何尊重他人;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知道怎样换位思考;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2、悟能: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的相互关系,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3、悟情:体验平等待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包容他人、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尊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人与人的平等首先是人格与法律上的平等。
难点: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短视频《哪吒之魔童降世》预告片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讲述的是: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助周伐纣时可堪大用;而魔丸则会诞出魔王,为祸人间。然而本应托生于哪吒的灵珠被掉了包,魔丸降临到了哪吒身上,这样本来应该成为灵珠英雄的哪吒却成了混世大魔王。面对众人对魔丸的误解和即将来临的天雷的降临,哪吒是否命中注定会立地成魔?他将何去何从?今天我们就伴随哪吒的成长经历学习本框内容《尊重他人》。
(二)新课教授
1、问题导学——ppt展示图文资料
哪吒平日吊儿郎当,双手插裤兜,爱捉弄陈塘关的百姓、搞破坏,人们见了哪吒纷纷退避三舍,唯恐避之不及。对待长辈,哪吒也是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从以上举动来看,你觉得哪吒这孩子怎么样?你会愿意和他相处交往吗?为什么?
归纳促悟——哪吒的言行举止中,反映了哪吒的不礼貌、不尊重他人,所以很难有人喜欢他。说到尊重,何为“尊重”?尊重即尊敬、重视。
2、问题导学——哪吒最初并非如此顽劣,他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天真善良。可是由于魔丸的恶名,陈塘关百姓联合抵御他,视哪吒为瘟神,朝他丢石头、骂他妖怪。久而久之,人们对他的成见,使得哪吒暴躁、叛逆,“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哪吒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只因他是魔丸出身吗?
归纳促悟——哪吒从出生起就被人视为 “坏孩子”,陈塘关的居民们带着成见看他,侮辱着他的人格和尊严。哪吒虽然身为“魔丸”,可也是有尊严的个体,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久而久之,不被尊重和理解的哪吒,变本加厉的成为人们所认为的那个样子,变得也不懂如何尊重人。
3、问题导学——从小到大,你有没有过被尊重或不被尊重的经历,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归纳促悟——每个人都有得到尊重的需要,既包括获得他人的尊重,也包括自我尊重。这些需要得到满足,人会觉得自己有价值,有能力,有用处。受到尊重时,能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得不到尊重时,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①尊重他人是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4、问题导学——现实世界里的“魔童”哪吒:你身边有这样的“熊孩子”吗,你理解他为什么会成为“熊孩子”吗?
归纳促悟——和电影里的哪吒一样,我们中也有些人从小就被贴上了“坏孩子”“坏学生”的标签,没人愿意听听他们心里到底怎么想,为什么要这么做,也没人问问他们究竟需要什么。相反,有时候,他们经常受到指责。其实他们需要的并不多,倾听、陪伴,还有关爱,让大家知道,他们并没有那么坏。可惜,往往他们得不到那些倾听。
5、问题导学——《哪吒》的高潮之处,是托生为灵珠的敖丙即将冰封陈塘关时,身为魔丸的哪吒压制住魔性,向世人宣告的那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天降浩劫之时,便是哪吒重生之日。但这一切都离不开李靖夫妇的悉心引导,爱与包容。哪吒由一魔丸投胎转世,世人见之都避恐不及,唯独父母将其捧在手心,多加呵护。当哪吒在面临他人的误解偏见时,父母理解哪吒,选择站在了他这边,并开导他,肯定他。尤其是李靖毫不犹豫的选择用自己的命来替儿子受死,这个举动促使哪吒克服魔性,学会责任与担当,勇于面对命运。结合哪吒从顽劣到重生这个过程,请你说说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归纳促悟——怎样尊重他人?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②平等对待他人。对所有人要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庭、身体、智能、性别等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④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真诚的欣赏和赞美他人,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6、问题导学——在生活中,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该尊重什么?
归纳促悟——我们应该尊重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动植物;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物质基础,我们还应尊重大自然;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我们应尊重我们的民族历史与文化……
7、检测领悟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治 ②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③尊重是相互的 ④尊重他人,就能实现一切目标和愿望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这启示我们( )
①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③学会换位思考 ④要热心帮助他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平日沉默寡言的李梅同学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提出个新颖的解题方法,老师和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为她鼓掌,她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欣赏。自此以后,她的发言越来越踊跃,性格越来越活泼。这表明( )
①自尊和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②她陷入了虚荣的误区
③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④告别自卑就能走向成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也有责任( )
A. 看到他人的长处,向大家学习
B. 准确地估计他人的能力,发现他人的优点
C. 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意见,并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D. 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尊重,是一种美德,它体现在你待人接物时的彬彬有礼;尊重,是一种精神,它显现在你面对苦难时的积极乐观;尊重,是一种生活态度,目光所及的万事万物都有值得我们尊 重的地方。千万不要小觑了尊重的力量。尊重的“力量”表现在( )
①受到他人尊重时能够增强自尊、自信 ②受到他人尊重时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等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治 ④尊重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强是一个很要强的学生,他不仅学习成绩突出,集体活动也积极参加,为集体争得了不少荣誉。在课堂上,王强积极参加班级讨论,时常打断别人的发言。平时,同学有不会的问题问他,他总是不屑一顾地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你还是先去补补脑子吧。”王强的朋友越来越少,他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
为什么王强的朋友越来越少?你认为他应该怎样做?
![]() ![]() |